澳洲坎培拉大學(University of Canberra)與澳洲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聯手,證實失智者造訪美術館參與活動有助於身心健康,這項計畫採取的評測方式有別於過往的量化觀察,是採用具生理學檢測效果的──唾液。
發表於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為期六週的計畫,是由坎培拉大學與澳洲國家藝廊的藝術與失智項目共同推出。藝術與失智項目原先是由澳洲國家藝廊自2007年所推出,至今已有14年的歷史,如今因與坎培拉大學的合作而有了更進一步的實證支持藝術能促進身心健康。
在這個計畫中,失智參與者的唾液被用來做大腦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又稱「皮質醇」)的檢測媒介;可體松對我們日常心理狀態、睡醒週期調控、血壓等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這項研究是目前在測量生物標記研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
擔任計畫主導研究員的坎培拉大學博士候選人Nathan D’Cunha表示,正常情況下,可體松濃度在我們清醒時維持高點,隨著白晝走向夜晚而逐漸下降,到了睡前降至最低;然而對於失智者而言,可體松分泌的節奏是完全被打亂的,也因此導致他們脆弱、躁動以及認知表現降低的狀態。
在經過六週的參與後,從清醒到夜間狀態的唾液皮質醇比率獲得改善,同時回到基線程度;這顯示了唾液皮質醇的分泌因活動的介入而更具規律性 ─ Mr Nathan D’Cunha, lead researcher and PhD candidate, University of Canberra
「六週後,我們詢問參與者對於過去這六週還記得些什麼,超過50%的人能憶起過程中的特定事件,92%更表示他們非常期待再次造訪國家藝廊!」Nathan說。
Nathan更進一步提到,整體計畫呈現了對於失智者來說,提供促進他們生活品質特別是社會參與的活動相當重要。計畫後測也顯示參與藝術活動項目不僅減緩了失智者的憂鬱症,同時也促進了功能性記憶和口語流暢度的表現。「我們相信這次的研究成果對於朝向更大型的控制組實驗是很重要的一步,也就是往後我們不再只能詢問失智者參與藝術討論的感受如何,更可以透過非侵入性的方式,理解他們在生理上的反應」
這項研究不僅指引了未來,更支持過往藝術專業人士所深深相信的:美術館的藝術參與項目能為參與者帶來心理和生理福祉相當程度的正向影響
─澳洲國家藝廊藝術與失智項目主導者Adriane Boag
1. 【文章聲明】筆者非口筆譯專業,謹基於研究熱情而進行翻譯,轉譯如有不精確歡迎來信交流討論。內容相關權利皆屬原文出處所有,非經許可,請勿轉載。
2. 原文出處:https://pse.is/SRPA4 , Art gallery programs can improve wellbeing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study shows
3. 研究報告:D’Cunha, N., et al. (2019)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after an Art Gallery Interven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doi.org/10.3233/JAD-190784.